好的诚金资产,我来为您改写这篇文章:
---
文 | 菁妈
01
一位在山东开酒店的朋友说,暑假是他最忙的时候,尤其是升学宴接连不断,有时一天就得接待好几场。
一位山东网友晴姐分享过,她在2023年竟然吃了41场升学宴。她的孩子才4岁,她调侃道:等孩子上大学时,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。
展开剩余77%有网友提醒,八月去参加升学宴时千万别随便问“考上了哪所学校”。因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已经早早被录取,而八月才定下来的,多半是普通本科、大专甚至职校。这个时候再问,很可能让主人家下不来台。
有人更是直言,自己参加过一场升学宴,主人家的孩子分数只有100多,比他的血压还低。却仍然大摆宴席,让人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吃遍一年41场升学宴诚金资产,亲戚、邻居、同学、同事,甚至远房亲戚,都可能给你递来请帖。但现实是,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考上重点大学,很多只是勉强上大专,甚至花钱进职校,可升学宴依旧要办。
02
为什么大家热衷于办升学宴?许多人觉得理所当然:别人家孩子办时自己随礼了,到自家孩子上学时,办个宴席也算把“份子钱”收回来。升学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人情往来。
但这种心态往往会带来失落。因为一桌酒席动辄上千,再加上酒水、烟钱,来客如果人均只随200块,算下来根本不可能赚钱。有网友分享过,自己孩子上大学办了34桌,结果只来了4桌客人,场面尴尬。
还有妈妈说,孩子考了235分,虽然成绩一般,但她依然想给孩子庆祝:“别人家孩子600分值得骄傲,我孩子200多分也没少努力,也花了同样多的学费。就像别人家生了八斤半的孩子办满月酒,我生两斤多的也一样值得庆祝。”然而,孩子却拒绝了,觉得没面子。
其实,要不要办升学宴,关键要看孩子的态度。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,如果他不愿意,家长硬来只会伤害亲子关系。更糟糕的是,孩子可能因反感而拒绝参加,甚至迁怒到学习上。
03
相比于一场可能赔钱、甚至让孩子不快的升学宴,其实家庭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仪式感。
第一类是夫妻之间的仪式感。心理学家曾强调,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。纪念日送花、生日准备惊喜,全家一起用餐或出游,这些小小的仪式都能让家庭更温暖,父母的恩爱才是孩子幸福的根源。
第二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仪式感。李玫瑾教授建议,孩子的14岁、16岁、18岁三个生日一定要过:
14岁提醒孩子要学会独立;
16岁告诉孩子已经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违法会受处罚;
18岁意味着成年,责任与义务必须自己承担。
例如女孩第一次来月经时,母亲可以为她准备一个小型聚会,请亲友送上祝福和礼物,帮助她自信地迈入新阶段。
真正的仪式感,是让家庭凝聚、让孩子感受到爱。如果孩子不想办升学宴,父母却强行操办,就违背了仪式感的初衷。
结语
升学固然值得庆祝,但形式不必拘泥于宴席,尊重孩子的意愿更重要。家庭的幸福来自理解、陪伴与爱,而不是一次次人情的交换。愿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仪式感,愿孩子们带着自信和温暖走向未来。
---
要不要我帮您再优化一下语气,让文章更轻松一些,更像个人分享呢?
发布于:山西省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